记得小时候放学铃声一响,书包往地上一扔就开始研究80后的复古童年游戏攻略。那些像素粗糙却让人上瘾的游戏,构成了我们这代人最纯粹的快乐。红白机的手柄磨出了包浆,小霸王学习机里藏着无数秘密,现在回想起来,那些游戏规则简单得可笑,但当年却能让我们蹲在电视机前废寝忘食。
那些年我们翻烂的游戏秘籍
1.超级马里奥的水管暗道需要精确到像素的起跳位置,第三关末尾的无限加命蘑菇至今还有人画坐标图研究。跳起来顶砖块时手指会把方向键搓出火星,这种肌肉记忆长大后骑电动车转弯时还会莫名重现。
2.坦克大战的编辑模式被我们玩成了建筑工地,用钢墙围住老家再放二十个敌方坦克,看它们卡在迷宫里自相残杀。最过分的是有人会把敌方坦克全改成最脆皮的型号,自己开着重型坦克当拆迁办主任。
3.冒险岛里隐藏的彩虹蛋要踩着移动平台反复横跳,失败就掉进深渊。为了这个彩蛋我们记了整整三页作业本的跳跃节奏,比背乘法口诀表还认真。现在手机里存着几百个游戏,再没哪个彩蛋值得手写攻略了。
被家长痛骂的作弊艺术
1.魂斗罗的三十条命秘籍要同时按住方向键和选择键,结果发现爸爸收藏的茅台酒最适合卡住按键。后来酒瓶被没收时,我们才意识到原来家长早就看穿这种把戏,只是懒得揭穿。
2.吞食天地的无限兵力bug需要特定回合数撤退,让关羽张飞在战场上反复仰卧起坐。当年觉得这是天才战术,现在想来分明是系统漏洞,但那时候谁管这个,能赢就是硬道理。
3.热血格斗传说里把人堵在墙角无限连击,摇杆转出幻影的手法现在打街机模拟器都用不上力了。那时候为了练这招,搓坏的手柄够买三套正版卡带,当然我们玩的都是五块钱一张的盗版黄卡。
比高考还认真的游戏仪式感
1.玩俄罗斯方块前要对着卡带吹气属于基本礼仪,虽然完全没用但仪式感拉满。长大后才知道那是卡带金手指氧化接触不良,但当年坚信吹得越用力游戏运行越流畅。
2.双截龙通关必须兄弟俩一起打,哪怕另一个手柄根本没人握。现在看这就是最原始的人机交互设计,但那时候觉得游戏角色会寂寞,这种天真现在值一台PS5。
3.打沙罗曼蛇要把电视机亮度调到最暗,这样能看清子弹轨迹。结果晚上被家长发现偷偷玩游戏,不是因为声音而是客厅电视机像探照灯一样亮着,这种蠢事干过的人现在孩子都上学了吧。
那些游戏教会我们的事
1.马里奥告诉我们公主永远在下一个城堡,这可能是最早的拖延症教学。但当年谁会想这些,只管蹦蹦跳跳吃金币,这种单纯的快乐现在刷十个短视频也换不来。
2.影子传说里忍者救老婆要反复打同样的关卡,简直像婚姻生活预告片。不过那时候只觉得飞镖biubiubiu很帅,哪懂什么人生隐喻。
3.赤色要塞的吉普车开炮要预判走位,这种空间思维后来解几何题都用得上。当然考试时画辅助线不可能像游戏里那样狂轰滥炸,但那种解决问题的快感确实一脉相承。
游戏厅里的江湖规矩
1.街机厅玩三国志要留一个铜板给后面排队的人,这是默认的江湖道义。现在手游648氪金抽卡,再也找不到那种传接硬币的默契。
2.拳皇97选八神庵会被围观,不是因为他强而是紫色火焰特效最烧机台。老板经常过来假装整理机器,其实是在看谁又选了这个吃显存的角色。
3.恐龙快打第四关的汉堡包要留给1P吃,虽然加血效果一样但这是二十年都没变过的潜规则。现在联机打游戏抢装备能吵到删好友,时代确实不一样了。
那些消失的游戏社交
1.四驱车改装要蹲在路边摊和陌生人讨教马达绕线法,现在网购直接搜"冠军配置套装"那种拿小本本记参数的认真劲,和现在程序员看技术文档差不多虔诚。
2.拍画片赢来的水浒卡能换三顿辣条,集卡册就是最早的社交货币。可惜后来小卖部老板发现我们拿电熨斗烫平褶皱的卡片,从此交易要验成色。
3.跳皮筋念的顺口溜比乘法表记得还牢,下课十分钟能组织起跨国比赛。现在健身房私教课一小时要两百块,效果还不如当年追着皮筋蹦跶来得尽兴。
游戏与现实的神奇混淆
1.玩过炸弹人后总怀疑下水道井盖会突然爆炸,这种幻觉持续到初中物理课学爆破原理才消失。但看见圆形物体排列整齐还是忍不住想走过去踩一脚。
2.打完松鼠大作战会盯着树洞发呆,期待里面飞出戴着飞行帽的啮齿动物。这种后遗症比看完变形金刚幻想家里电器变身严重得多,至少冰箱不会真的跳起来打人。
3.坦克大战玩多了看城市规划图都觉得像游戏地图,特别想用钢墙把市政府围起来。这种职业病现在干土木工程的同学可能还没痊愈。
关于游戏的那些误会
1.以为超级玛丽吃蘑菇长大是生物学奇迹,后来才知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。不过当年确实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自己吃香菇不会长高,还怀疑是品种问题。
2.相信魂斗罗水下八关真的存在,每个周末都去同学家试验新发现的进入方法。现在想想,那时候的我们和现在沉迷都市传说的年轻人没什么区别。
3.认定游戏卡带里的记录是被小精灵擦掉的,为此在卡带外壳上画过驱魔符咒。后来知道是电池没电时,感觉童年某个魔法泡泡啪地破了。
那些年熬过的游戏难关
1.洛克人打威利博士前要连战八个机器人,手柄按键寿命直接减半。现在看这就是最早的BOSS车轮战设计,但当年觉得制作者肯定和我们有仇。
2.魔界村掉坑即死的设定让多少人摔过手柄,现在游戏自动存档功能就是被这款游戏催生出来的。据说能通关的人后来都去拆弹部队上班了。
3.绿色兵团最后关卡的激光阵要背版(记住敌人出现规律),背不下来的只能靠续币硬堆。那时候游戏厅老板看我们玩这关就搬凳子坐着等收钱,跟现在直播打赏一个套路。
游戏教会我们的冷知识
1.从马里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