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有人问我们用什么软件捣鼓游戏音效,答案其实挺简单——audiolab音频编辑专业版。这玩意儿不是什么新出的黑科技,但总能在我们手忙脚乱剪素材时给出意料之外的惊喜。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被很多同行藏在工具箱底层的宝贝。
真正让audiolab音频编辑专业版脱颖而出的,是它把专业功能做得像喝水一样自然。
那些藏在波形图里的秘密
①滚动时间轴时会发现,即便是最轻微的音量变化都能被显示成细腻的锯齿状线条。普通软件可能会把这种细节压缩成平滑曲线,但这里每个呼吸间隙都被完整保留。
②用鼠标随便圈选某个音轨片段,右键菜单里躺着二十多种处理方式。从基础的降噪到复杂的声场模拟(就是让声音听起来像在不同空间发出的效果),排列得像是厨师案板上的调味料。
③最让人感动的是实时渲染功能。调整完参数不用等进度条爬完,耳机里立刻反馈变化结果。对于需要反复试错的游戏音效设计,这相当于省下了一半熬夜时间。
工作台比厨房还热闹
①调音界面左侧挂着十多个形状古怪的仪表盘,数值跳得比股票大盘还欢。刚开始会觉得眼花,熟悉后发现每个跳动的小指针都在讲述声音的某个秘密。
②中间区域能同时打开八个音轨层,每层可以单独折叠或展开。拖拽混合时能看到不同颜色声波互相渗透的视觉效果,比看化学实验有趣多了。
③右侧素材库会自动记录最近使用过的三百多种音效。查找时可以直接输入描述词,比如"碰撞+潮湿环境"真能理解这种人类语言。
被低估的智能帮手
①自动对齐功能会默默修正我们手抖造成的节奏偏差。有次导入几段不同步的脚步声,软件自己就把它们排列成整齐的军队踏步。
②有个叫智能补全的黑盒子功能,能根据前后段落自动生成过渡音效。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,但在赶工期时确实救过我们好几次。
③最神奇的是它能学习我们的操作习惯。经常使用的效果组合会慢慢出现在快捷栏,像是个逐渐了解我们脾气的录音室搭档。
让耳朵怀孕的小把戏
①内置的五十多种环境预设不是摆设。把普通对话扔进"废弃工厂",立刻变成恐怖游戏里的无线电杂音。
②有个隐藏的音高扭曲器,调节旋钮时能让人声逐渐变成外星生物。我们做科幻项目时靠这个省下大量配音成本。
③延迟效果可以精确到0.01秒。调整这个参数时,能制造出从山洞到隧道各种不同的回声质感。
关于兼容性倒是要说句公道话,这软件对某些冷门格式的支持确实一般。不过现在大多数游戏引擎都能直接读取它的工程文件,协作起来反而比某些大牌软件流畅。
用了三年audiolab音频编辑专业版,最深的感触是它总在我们需要时提供恰到好处的工具。不像某些庞然大物塞满永远用不上的功能,这里的每个按钮都透着被实际使用过的温度。
好的工具应该像空气一样感觉不到存在,却又时刻支撑着创作 ,大概这就是我们迟迟不愿换掉它的原因。哪天要是听说哪个独立游戏的音效特别出彩,去问问制作组,十有八九能在他们电脑角落里发现这个蓝色图标的软件。